單騎訪老七佳石版屋(2009.12.09)
----------------------------------------------------------------------------------------------------


力里部落文化季四廣場

09:25 過了“連長的店”不久,道路沿力里溪南岸而行。

離開河床右上(約屏132線12.7K)

石可見山披上一層薄紗
09:44 原有道路崩毀,又下到河床,便道就在河床上穿行。

10:02 離開河床,右上陡坡山路,沿山腰而上。若直行不遠即是白鷺吊橋,但原有道路已不見,只在河床上開出一條便道。根據記錄要先陡上150公尺,再下滑100公尺到七佳橋。幾處崩塌處已修復,但未舖石,遇雨難走。

132縣道離開河床,右上陡坡山路

山景(From 屏132縣道)

屏132縣道俯瞰災後的力里溪谷

屏132縣道遠眺久保山(中間偏左最遠山頭)
10:51 路旁停一部轎車,應是林道上不去,此段林道極陡、土石又鬆軟,非四傳車無法上去;山友們,要有心理準備,由此地開始踢林道 (上到老七佳4K) 。
老七佳部落世界遺產潛力點
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日前將屏東排灣族的老七佳部落,列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文資總處所設立的十七處台灣世界遺產,除老七佳部落外,還有卑南遺址及蘭嶼聚落,是唯三的原住民遺址,使得老七佳的入選,顯得異常珍貴。
七佳舊社石板屋部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內,海拔高約五百七十公尺處,目前仍有五十幢完整之排灣族傳統石板屋建築,為台灣原住民族現存石板屋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老七佳部落入口處有一塊廣大的平台地,是日據時期的力里小學七佳分校遺址,穿過校園遺址,就可看見古樸的石板屋群,四十年前老七佳部落約有七十戶,民國五十二年政府辦理遷村到現在的力里山下,部落的石板屋漸漸頹廢,近幾年原住民對舊部落文化重建覺醒,使得老七佳石板屋已恢復規模,頗為壯觀。
文化處指出,石板屋的建造可說是原住民智慧結晶,老七佳部落的石板屋前入口設計窄小,具有防禦性質,屋頂石板的排列,由屋脊到屋簷是由小塊逐漸加大,這樣的設計,排列方式堆疊石板屋頂,就不會漏水。
老七佳部落承載傳統排灣族住居文化內涵,保存了貴族、士族與平民等階級的石板屋,族人也恪遵傳統階級制度沿襲而下的祭儀、組織規範,可以說是排灣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珍貴的基因庫,值得代表台灣申請列為世界級文化遺產。2009/09/21 14:43
----------------------------------------------------------------------------------------
-
1320
- 0
